本辭條被閱讀過
:
6573
次 ,被回應過
1
次
辭條名稱
:
歲時祭儀
辭條族別
:
阿美族
辭條主題
:
信仰祭儀
中文筆劃
:
13劃
英文 / 漢語拼音
:
Religion and Rituals
撰 述 人
:
楊政賢
阿美族全年的祭典項目甚多,如播種節、豐年節、狩獵祭、捕魚祭、巫師節、成年禮、祈雨祭、求晴祭、驅蟲祭、收粟祭、貯藏祭等生命祭儀與歲時祭儀。
豐年祭,阿美族人依據地域群的不同而各有自己的名稱,秀姑巒和海岸的中部阿美族普遍稱ilisin,北部阿美族稱malalikid,東海岸阿美族稱malikoda,南部阿美族稱 kiluma’an,意思都是「小米收成」。由於南部的稻作較早熟,因此每年7月初,從臺東開始,位序往北到8月底最北端的花蓮,一個部落接著一個部落舉行,各部落自行開會決定日期,天數約在一星期左右,整個祭儀分為準備、迎靈、宴靈、送靈等階段,目前,除了傳統儀式的進行之外,有些部落還會加入球賽、田徑等競賽項目,現居於繁華都市的都市原住民也會擇日聯合舉行豐年祭。
除了豐年祭,臨河濱海而居的阿美族人還有河祭、海祭的文化,是僅次於豐年祭的年度盛典,通常在豐年祭之前舉行祭祀儀式。首先祭拜河神、海神,然後各年齡階層的男子分別下水捕魚,並負責煮食工作,捕獲而來的上等魚肉,會先請長老品嚐,然後再依據肉質優劣、數量、多寡漸級分食而下。海祭是阿美族人向海神及天地神靈感恩的具體表現,不僅是族人相聚在一起捕魚吃魚的祭儀,它涵蓋的意義包含用感恩的心了解、尊重、珍惜自然,且是一種「角色」和技能的社教活動。
參考文獻一
:
黃貴潮,1998,《阿美族傳統文化》。臺東: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。
參考文獻二
:
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管理局,1996,《山林的智慧─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導覽手冊》。屏東: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管理局。
我要針對本辭條 (歲時祭儀) 進行回應
漢族
的
方以和
[男] 在 2015/10/3 的回應
針對阿美語對豐年祭有不同的稱呼,「意思都是小米收成」,應有誤
不同的稱呼有其不同的意義
關鍵字
甇脫?蟡剖?
的延伸閱讀
本資料庫為 教育部 、原民會 版權所有
(c)2021 Ministry of Education R.O.C. All rights Reserved.
系統設計:法拉漢•達卡布 插圖設計:葉娥葛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