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槲蘭(fiteu,或稱金草蘭)為鄒族神花,是臺灣罕見著生於老樹幹上的野生蘭花。因此,鄒族人將它視為神所寄寓的植物,並將它種植在庫巴(kuba)屋頂的石垣。 根據鄒族部落的老人們說,木槲蘭是戰神的佩飾物,鄒語稱「hosop’nana no hicu」,意即插於戰神帽冠的飾物,相傳這個佩飾是戰神認識的標誌,有了鄒族神花做佩飾,才能得到戰神的佑助。木槲蘭除了具有避邪除穢的功能,更象徵生命再生的力量。 鄒族的建築物「庫巴」(kuba),是鄒族部落社會中的政治、經濟、宗教活動中心,被視為神聖之地,除了女性不能進入,也禁止外人入內。庫巴以大型圓木為主要建築架構,木樁架高地面形成有高、低差的形式,前後有木梯可供上、下,屋頂部分使用茅草覆蓋。達邦社及特富野社庫巴的屋頂與正門兩側皆種植木槲蘭,主祭者要時常注意它的生長情形,不能讓它枯死,如果成長狀況不好,部落會議將在小米收成祭(homeyaya)結束前,決定是否舉行戰祭。如遇到要重修庫巴時,必須謹慎搬移神花,部落長老接著會以最嚴肅的儀式將它暫時安置在神樹(yono,赤榕樹)底下,然後才能開始翻修;在庫巴翻修完成後,也必須很慎重地再將神花歸位。